
建筑沙子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礎材料,其質量與性能直接影響混凝土、砂漿等建筑材料的強度與耐久性。以下是關于建筑沙子的關鍵知識:
一、沙子分類
1. 河沙:經河流沖刷形成,顆粒圓潤、含泥量低,是天然建筑材料,廣泛用于混凝土和砌筑砂漿。
2. 海沙:含鹽分(氯離子)和貝殼碎片,需經淡水沖洗淡化處理后方可使用,否則易導致鋼筋銹蝕。
3. 山沙:開采自山體,顆粒棱角多且含泥土、有機物雜質,通常需篩選后用于路基回填或低強度工程。
4. 機制沙:通過破碎花崗巖、石灰石等巖石制成,粒形尖銳但級配可控,符合環保趨勢,可替代河沙。
二、技術指標
1. 粒徑分級:粗沙(0.5-1mm)、中沙(0.35-0.5mm)、細沙(0.25-0.35mm),混凝土宜選中粗沙,抹灰多用細沙。
2. 含泥量:規定Ⅰ類沙≤1%(高強度混凝土)、Ⅲ類沙≤5%(普通砂漿),超標會降低材料粘結性。
3. 含水率:施工前需檢測,過高會改變水灰比,影響混凝土強度。
三、應用場景
- 混凝土:優先選用級配合理的中粗河沙或機制沙,確保骨料間緊密填充。
- 砌筑砂漿:細度模數2.3-3.0的中沙適宜,保證施工和易性。
- 路基填充:可選用含泥量較高的山沙或再生沙,降低成本。
四、使用注意事項
1. 海沙必須檢測氯離子含量(<0.06%),重要結構禁用未處理海沙。
2. 機制沙需控制石粉含量(MB值≤1.4),過量石粉會增加水泥用量。
3. 冬季施工應避免沙子結冰,儲存時需覆蓋防塵防雨。
隨著天然沙資源減少,機制沙占比已超80%,其生產需搭配除塵設備降低粉塵污染。選購時應索要檢測報告,重點關注細度模數、含泥量等參數,確保符合工程設計要求。